雪梨歌劇院不僅是雪梨藝術文化的殿堂,更是雪梨的靈魂,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客每天絡繹不絕前往參觀拍照,清晨、黃昏或星空,不論徒步緩行或出海遨遊,雪梨歌劇院隨時為遊客展現不同多樣的迷人風采。雪梨歌劇院的外型猶如即將乘風出海的白色風帆,與周圍景色相映成趣。雪梨歌劇院是從50年代開始構思興建,1955年起公開徵求世界各地的設計作品,至1957年共有32個國家233個作品參選,後來丹麥建築師烏榮(Jorn Utzon)的設計屏雀中選,共耗時16年、斥資1200萬澳幣完成建造,為了籌措經費,除了募集基金外,澳洲政府還曾於1959年發行雪梨歌劇院彩券。當1959年開工後,更證實了這個複雜設計的不可行,須重新修改。由於爭議不斷,烏榮在1966年請辭,並從此再未踏上澳洲土地,連自己的經典之作都無法親眼目睹。之後的工作由澳洲建築師群合力完成,包括Peter Hall、Lionel Todd與David Littlemore等三位,雪梨歌劇院最後在西元1973年10月20日正式開幕。雪梨歌劇院另一項傳奇是他的第一場演出。當然,正式的首演貴客盈門,開幕式(1973年10月)更邀請了英國女王依莉莎白二世親臨現場,但也有人認為雪梨歌劇院的第一場演出是1960年由PAUL ROBESON為工作者獻唱的那次。這位黑人歌手當時爬上了還在興建中的鷹架引吭高歌。巧的是,他的生日與丹麥建築師Jorn Utzon竟然是同一天。一切都太巧了。但關於雪梨歌劇院的種種幕後故事還不只這些。由於興建過程中的風風雨雨實在太肥皂了,有克服不了的技術難關、有拂袖而去的建築師,還有差點讓政府破產的超高工程費以及一隻在首演彩排時跑來插花的臨時演員─負子鼠(Posum),後來有人將這些寫成了一齣歌劇,名字是:世界第八奇景(Eighth Wonder)。每年在雪梨歌劇院舉行的表演大約3000場,約二百萬觀眾前往共襄盛舉,是全界最大的表演藝術中心之一。歌劇院白色屋頂是由一百多萬片瑞典陶瓦鋪成,並經過特殊處理,因此不怕海風的侵襲,屋頂下方就是雪梨歌劇院的兩大表演場所─音樂廳(Concert Hall)和歌劇院(Opera Theater)。音樂廳(左圖)是雪梨歌劇院最大的廳堂,共可容納2679名觀眾,通常用於舉辦交響樂、室內樂、歌劇、舞蹈、合唱、流行樂、爵士等多種表演。此音樂廳最特別之處,就是位於音樂廳正前方,由澳洲藝術家Ronald Sharp所設計建造的大管風琴(Grand Organ),號稱是全世界最大的機械木連桿風琴(Mechanical tracker action organ),由10,500個風管組成,此外,整個音樂廳建材使用均為澳洲木材,忠實呈現澳州自有的風格。歌劇院較音樂廳為小,擁有1547個座位,主要用於歌劇、芭蕾舞和舞蹈表演;另外雪梨歌劇院還有一個小型戲劇廳(Drama Theater)和劇場(Playhouse),分別可容納544與398名觀眾,通常用於戲劇、舞蹈、或講座和會議的舉行。另一個Broadwalk Studio在重新整修後,即將於1999年重新啟用,適於音樂和實驗劇場使用。
2007年10月31日 星期三
天津小市場
天津小市場
年貨市場 “年年如此” “新年來到,閨女要花,小子要炮,老頭要頂破氈帽。”這些年貨哪去買?舊時,一進臘月,宮南、宮北大街擠滿了貼著“年年如此”的小攤,一片紅火。到娘娘宮去一趟,一切年貨都辦齊了!
這個年貨市場真是百貨雜陳:楊柳青的木版年畫;民間窗花、春聯、絹花;吃的素炸貨、獵肉。大宗是“耍貨”(玩具),像能轉的走馬燈、錚錚作響的小車燈、修竹齋的空竹,還有鬼臉(面具)、刀槍、大錘、氣球、太平鼓……是花樣繁多的玩具市場。娘娘宮一進門擺滿了金魚;而東北角到東門、北門,到處是盆栽鮮花攤,可以買,也可以租。迎春、梅花、海棠這些暖窯早開的“唐花”,千樹萬樹,宛如香雪,在陽光的照耀下春意盎然。
娘娘宮作為年貨市場,歷史悠久。元泰定三年(1326)立廟後,河邊就是漕運船隻停泊、購貨的市場。明初設“宮前集”,是“十集一市”中最熱鬧的集市。據文字考證,單是賣金魚的,就已有300年的歷史。這個市場“應時到節”的特點鮮明。
曉(小)市 曉市就是早市。由於經營規模不大,又以小商小販、個體經營者為主,俗名“小市”。 天津曉市有悠久歷史。明清時代,舊城北門外到大關河沿,店舖、飯館林立,是當時商業的中心。後來一些自製兒童玩具(刀、槍、鼓、笛、泥人)、小食品(糖豆等)和販運小山貨(酸棗、榛子)、農家水果(酸梨、沙果等)的人,在商店未“下門板”開業前,即來此擺攤銷售。每當晨光熹微,北門外人影幢幢,大街東側五光十色,百貨雜陳。其中像“泥人張”先人的泥玩具、北閣西從家的牛肉乾(薄而透明、果汁味、頗耐人尋味)、含水的小蘿蔔糖是頗為有名的。曉市的特點是:既不影響商店正常時間的營業,便利零售的小攤買走後在白天可以轉售,又勻出曉市攤販白天的工夫能夠自己制做商品。可謂之“雙重市場”(同一市場早晨、白天都能營業)。後因經營時間逐漸延長、白天不能佔馬路就移往侯家後的五彩號衚同和估衣街西口。雖有投機倒把的水果商混跡其間,但始終保持著商品低值、小型、多樣的特點。因此,曉市的交易十分活躍。
夜市 20世紀20年代,天津出現了夜市。當時有兩處:河東(現河北區)和南市。 河東的夜市,位於金湯橋東口(海河東岸),往東到當時的三個路口,有幾百個小攤。以售賣日用雜貨居多。其次是小吃攤。還有一些變相的賭博攤,如用搖彩方式可贏得糖果之類。 南市聽夜市在舊南市商場附近的十字路口。攤販經營的也是百貨、雜貨,五光十色,品種繁多。也有的出售書報雜誌、茶食糖果,以及修眼鏡、配鑰匙等小攤。入夜電燈成串,明亮耀眼,行人亦十分擁擠。金鋼橋北也有這種夜市。
現在,這種夜市已不需要,但也有可借鑒之處。每年春節前後,天津市各式各樣區大都有年貨夜市。前一度,又有“週末夜市”之設,它很受市民歡迎。但後來,這些夜市無形中又消失了。人們不禁地想:這種利在國家、便在個人的事為什麼不能持續發展呢?
鬼市 北京、天津都有鬼市。 上鬼市沒有閒逛的,一般都是為生計所迫,才在天要亮還沒亮“鬼齜牙”的時候,去到偏僻的舊南開靶檔道、西市大街,去買舊物。因為是“鬼齜牙”的時辰,賣的東西很多來路不明(早年也有家道落魄的人賣東西,因怕人見了笑話也來這裡),所以叫“鬼市”。過去,探訪局、警察局生意同到搶案、盜案,常來這裡暗訪。所以,舊社會時,特務(那時的便衣警察,名字就這樣叫)隊設在西南角附近,就因為它距離鬼市較近。 去鬼市買賣舊物,也有“擔大筐”、收破爛或撿破爛的。這些人為生計所迫,本質不應說不好,便買賣舊貨的欺詐性卻十分可惡。一件貉絨皮袍,他硬敢說是狗皮的,低價買進。然而到了鬼市,一件儘是蟲子眼的狗皮皮褥,他硬說是狐皮的,好在買賣都靠馬燈照明,可以打馬虎眼,高價賣出。總之鬼市的一切都鬼鬼崇崇,鬼頭鬼腦。
鬼市藏污納垢,解放後當然成為首批取締的對象。它改為天亮交易,故名“天明市場”。舊社會的基礎,殘渣餘孽也掃掉了。天明市場真正成為了舊物交流場所。尢其是廢舊生產資料的交易場所。最多的是工廠甩下的次品(如不合格的自行車把、架子),工廠處理給物資回收公司的廢品(手用工個扳鉗之類)。大規模生產單位不能裝配使用,小生產者或個人還可以湊合著用。大宗的是破舊衣服(包括鞋),論捆出售,很受農村來的小販歡迎。解放初到改革開放以前,這裡也賣文物。所以,天津的文物市場,是經過天寶路(靶檔道)、南市清和街,才到瀋陽道的。
到靶檔道買東西,分買“物兒”還是買“破爛兒”。物兒即成品,能派用場的物件。破爛兒也是“料”,能拆大改小使用。無論買什麼,都必須精於此道。“文革”以後,這裡的舊字畫很多。大名頭的像張大千等人的不易得。便名頭兒不響的,如張大千之師曾熙的條幅,不過幾十元就可買到手。這需要“懂行”。但真懂行並經營文物的人,政府規定不準去,所以那些年,富了一些小商人。 現在,天寶路市場完全是上午經營了,是家用品(小家電、自行車等)的“配件”市場。你想買一件帶英制的盒尺,市面的商店沒有,這裡就能遇上。八成新的或全新的膠裏兒雨衣這裡有的是。工作服更多。這裡已成為廢舊物調劑市場了,而且大小批量隨意。
最早的商場 清末各地推行新政,有“勸業道”之設,所屬有工廠、商場;商場原為銷售工業產品,因名考工廠。 天津考工廠籌辦于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次年開業于北馬路龍亭(今為祥德齋糕點門市部),展銷的商品有:勸業鐵工廠之人力機器呼消防水龍、提花綢緞、木器、皮件、軍裝及啟新花磚、文方齋自製座挂鐘,北京景泰蘭、漆器、故城掛麵;藝術品則有“泥人張”泥人、宋鑒庭油畫、富煥卿動物標本等。經辦人是周學熙;它的經營方向很明顯:為北洋財閥服務,也有扶植民族資本和地方新興工業之意。初開業五個月,銷售商品2200余件。1906年8月,它遷往今河北中山公園,改名“天津勸工陳列所”,銷售商品增至26000多件。
1911年,天津曾開“中日商場”,但僅曇花一現,它純以商場為營業,招攬商戶擺攤設點。影響較大的是北馬路北海樓商場。它出售日用百貨、兒童玩具,並設很多畫像館,五光十色,吸引了大批顧客。淪陷後,成了鴉片煙館麋集之所。再後,天津商場、南市商場、德慶商場接踵興起。
http://big5.huaxia.com/jtzq/tianjin_mltj39.htm
年貨市場 “年年如此” “新年來到,閨女要花,小子要炮,老頭要頂破氈帽。”這些年貨哪去買?舊時,一進臘月,宮南、宮北大街擠滿了貼著“年年如此”的小攤,一片紅火。到娘娘宮去一趟,一切年貨都辦齊了!
這個年貨市場真是百貨雜陳:楊柳青的木版年畫;民間窗花、春聯、絹花;吃的素炸貨、獵肉。大宗是“耍貨”(玩具),像能轉的走馬燈、錚錚作響的小車燈、修竹齋的空竹,還有鬼臉(面具)、刀槍、大錘、氣球、太平鼓……是花樣繁多的玩具市場。娘娘宮一進門擺滿了金魚;而東北角到東門、北門,到處是盆栽鮮花攤,可以買,也可以租。迎春、梅花、海棠這些暖窯早開的“唐花”,千樹萬樹,宛如香雪,在陽光的照耀下春意盎然。
娘娘宮作為年貨市場,歷史悠久。元泰定三年(1326)立廟後,河邊就是漕運船隻停泊、購貨的市場。明初設“宮前集”,是“十集一市”中最熱鬧的集市。據文字考證,單是賣金魚的,就已有300年的歷史。這個市場“應時到節”的特點鮮明。
曉(小)市 曉市就是早市。由於經營規模不大,又以小商小販、個體經營者為主,俗名“小市”。 天津曉市有悠久歷史。明清時代,舊城北門外到大關河沿,店舖、飯館林立,是當時商業的中心。後來一些自製兒童玩具(刀、槍、鼓、笛、泥人)、小食品(糖豆等)和販運小山貨(酸棗、榛子)、農家水果(酸梨、沙果等)的人,在商店未“下門板”開業前,即來此擺攤銷售。每當晨光熹微,北門外人影幢幢,大街東側五光十色,百貨雜陳。其中像“泥人張”先人的泥玩具、北閣西從家的牛肉乾(薄而透明、果汁味、頗耐人尋味)、含水的小蘿蔔糖是頗為有名的。曉市的特點是:既不影響商店正常時間的營業,便利零售的小攤買走後在白天可以轉售,又勻出曉市攤販白天的工夫能夠自己制做商品。可謂之“雙重市場”(同一市場早晨、白天都能營業)。後因經營時間逐漸延長、白天不能佔馬路就移往侯家後的五彩號衚同和估衣街西口。雖有投機倒把的水果商混跡其間,但始終保持著商品低值、小型、多樣的特點。因此,曉市的交易十分活躍。
夜市 20世紀20年代,天津出現了夜市。當時有兩處:河東(現河北區)和南市。 河東的夜市,位於金湯橋東口(海河東岸),往東到當時的三個路口,有幾百個小攤。以售賣日用雜貨居多。其次是小吃攤。還有一些變相的賭博攤,如用搖彩方式可贏得糖果之類。 南市聽夜市在舊南市商場附近的十字路口。攤販經營的也是百貨、雜貨,五光十色,品種繁多。也有的出售書報雜誌、茶食糖果,以及修眼鏡、配鑰匙等小攤。入夜電燈成串,明亮耀眼,行人亦十分擁擠。金鋼橋北也有這種夜市。
現在,這種夜市已不需要,但也有可借鑒之處。每年春節前後,天津市各式各樣區大都有年貨夜市。前一度,又有“週末夜市”之設,它很受市民歡迎。但後來,這些夜市無形中又消失了。人們不禁地想:這種利在國家、便在個人的事為什麼不能持續發展呢?
鬼市 北京、天津都有鬼市。 上鬼市沒有閒逛的,一般都是為生計所迫,才在天要亮還沒亮“鬼齜牙”的時候,去到偏僻的舊南開靶檔道、西市大街,去買舊物。因為是“鬼齜牙”的時辰,賣的東西很多來路不明(早年也有家道落魄的人賣東西,因怕人見了笑話也來這裡),所以叫“鬼市”。過去,探訪局、警察局生意同到搶案、盜案,常來這裡暗訪。所以,舊社會時,特務(那時的便衣警察,名字就這樣叫)隊設在西南角附近,就因為它距離鬼市較近。 去鬼市買賣舊物,也有“擔大筐”、收破爛或撿破爛的。這些人為生計所迫,本質不應說不好,便買賣舊貨的欺詐性卻十分可惡。一件貉絨皮袍,他硬敢說是狗皮的,低價買進。然而到了鬼市,一件儘是蟲子眼的狗皮皮褥,他硬說是狐皮的,好在買賣都靠馬燈照明,可以打馬虎眼,高價賣出。總之鬼市的一切都鬼鬼崇崇,鬼頭鬼腦。
鬼市藏污納垢,解放後當然成為首批取締的對象。它改為天亮交易,故名“天明市場”。舊社會的基礎,殘渣餘孽也掃掉了。天明市場真正成為了舊物交流場所。尢其是廢舊生產資料的交易場所。最多的是工廠甩下的次品(如不合格的自行車把、架子),工廠處理給物資回收公司的廢品(手用工個扳鉗之類)。大規模生產單位不能裝配使用,小生產者或個人還可以湊合著用。大宗的是破舊衣服(包括鞋),論捆出售,很受農村來的小販歡迎。解放初到改革開放以前,這裡也賣文物。所以,天津的文物市場,是經過天寶路(靶檔道)、南市清和街,才到瀋陽道的。
到靶檔道買東西,分買“物兒”還是買“破爛兒”。物兒即成品,能派用場的物件。破爛兒也是“料”,能拆大改小使用。無論買什麼,都必須精於此道。“文革”以後,這裡的舊字畫很多。大名頭的像張大千等人的不易得。便名頭兒不響的,如張大千之師曾熙的條幅,不過幾十元就可買到手。這需要“懂行”。但真懂行並經營文物的人,政府規定不準去,所以那些年,富了一些小商人。 現在,天寶路市場完全是上午經營了,是家用品(小家電、自行車等)的“配件”市場。你想買一件帶英制的盒尺,市面的商店沒有,這裡就能遇上。八成新的或全新的膠裏兒雨衣這裡有的是。工作服更多。這裡已成為廢舊物調劑市場了,而且大小批量隨意。
最早的商場 清末各地推行新政,有“勸業道”之設,所屬有工廠、商場;商場原為銷售工業產品,因名考工廠。 天津考工廠籌辦于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次年開業于北馬路龍亭(今為祥德齋糕點門市部),展銷的商品有:勸業鐵工廠之人力機器呼消防水龍、提花綢緞、木器、皮件、軍裝及啟新花磚、文方齋自製座挂鐘,北京景泰蘭、漆器、故城掛麵;藝術品則有“泥人張”泥人、宋鑒庭油畫、富煥卿動物標本等。經辦人是周學熙;它的經營方向很明顯:為北洋財閥服務,也有扶植民族資本和地方新興工業之意。初開業五個月,銷售商品2200余件。1906年8月,它遷往今河北中山公園,改名“天津勸工陳列所”,銷售商品增至26000多件。
1911年,天津曾開“中日商場”,但僅曇花一現,它純以商場為營業,招攬商戶擺攤設點。影響較大的是北馬路北海樓商場。它出售日用百貨、兒童玩具,並設很多畫像館,五光十色,吸引了大批顧客。淪陷後,成了鴉片煙館麋集之所。再後,天津商場、南市商場、德慶商場接踵興起。
http://big5.huaxia.com/jtzq/tianjin_mltj39.htm
東京巨蛋
1988年完工的東京巨蛋,是日本第一個室內棒球場。除了正式名稱「TOKYO DOME」之外,另有一個別名「BIG EGG」,也許有人會以為是取自於它的外觀類似一顆巨大的蛋,但事實上這是「BIG Entertainment and Gold Games」的縮寫,也清楚地說明這個球場的使用目的--提供多功能的娛樂和精彩的各式比賽。目前除提供職棒演出外,也是社會人球界在舉辦都市對抗賽的比賽場地。
東京巨蛋的加壓風扇
巨蛋屋頂上的擴音器
東京巨蛋是目前五座巨蛋球場中唯一充氣式巨蛋,利用加壓送風機製造出內部比外部高0.3%的壓力差,類似吹氣球地將屋頂撐起。屋頂是以鍍上鐵弗龍的特殊玻璃纖維材質製成,分為兩層,外層厚0.8公釐,內層厚0.35公釐,約可透過5﹪的日光,在內層並裝置有照明燈、擴音器、攝影機等設施,在最高點處還有一盞雷射感應燈,目的是偵測是否有氣體外流造成屋頂下陷的現象。此外,為了保持內外的氣壓,東京巨蛋必須24小時開放空調並且關閉大門,平時進出是利用旋轉門。
東京巨蛋的旋轉門
此外,為了保持內外的氣壓,東京巨蛋必須24小時開放空調並且關閉大門,而且進出時幾乎是利用旋轉門,不像其他幾座巨蛋球場可以在沒有比賽時關閉空調,或是打開一兩扇門方便進出。也許有人會好奇在東京巨蛋如果想利用一般的門進入會如何?答案是會有相當於颱風的每秒15公尺強風從內部向外吹,不是根本無法走進去就是馬上被吹出來。
目前使用東京巨蛋的球隊有中央聯盟的巨人隊和太平洋聯盟的日本火腿隊,兩隊擔任主場時各有特色。巨人隊的招牌是名為「FIRE GILRS」的啦啦隊,在球賽前後及中場時負責表演的工作,FIRE GILRS也是全日本職棒最有名的啦啦隊,得要具有相當的實力才能通過嚴格的甄選,除了許多舞蹈科系的高材生,甚至還有前體操國手,另外,巨人隊的球僮也出現過一個台灣球迷相當熟悉的人物,NHK的名主播久保純子就讀慶應大學時便是在巨人隊擔任主場時打工當送球美眉。
火腿隊擔任主場時的活動則以吉祥物FIGHTY為主,比賽的前段可以看見他穿梭在看台,時而在外野帶領啦啦隊加油,時而到內野和觀眾一起看球,偶爾還會比手劃腳和旁邊的人「聊天」,到了五局和七局他也會帶啦啦隊跳舞,他的耍寶可說是觀賞火腿隊比賽時必看的賣點之一。
在東京巨蛋正門的右手邊有野球博物館,裏面展示了許多棒球發展的資料,以及許多日本職棒的重要史蹟,而特別展覽館每隔幾個月就會更換不同的主題,相當值得一看再看。進入2000年後野球博物館也將內部作了一點更動,原本IBM BIS資料室的位置新闢了一個展示場,主要展示前往美國大聯盟挑戰的選手之球具,以及可以讓球迷試用日本職棒選手真正使用過的用品,當然,可以連線IBM BIS查詢成績的電腦也還在這裏的角落供大家使用。另外,野球博物館裏還有一間圖書館,不過如果要進入需事先預約。
球場內野走廊也有一個小小的展示場,在本壘正後方展示的是東京巨蛋興建過程的照片以及計分板和大螢幕使用之燈光,計分板只有白色燈,大螢幕則是由紅、藍、綠三種顏色的燈光組合而成,在地面上還有巨蛋所使用的人工草皮和本壘板樣本,對於人工草皮感到好奇的球迷可以在此試踩看看,一、三壘側的牆上則分別掛有個年度東京巨蛋MVP得主與曾經在東京巨蛋舉辦過演唱會的藝人的紀念牌。
東京巨蛋旅館
東京巨蛋也是個職棒相關商店聚集的所在,除了大門左右兩側的日本職棒和美國大聯盟商品專賣店之外,球場前方黃色大樓有以巨人隊商品為主的賣店,藍色大樓一樓則有運動類書籍一應俱全的山下書店,靠近後樂園側的地面層也有棒球主題餐廳Baseball Café等幾家商店,其中充滿了美式棒球裝潢和風格的Baseball Café,更是到東京巨蛋絕對不可錯過的地方。另外,和後樂園遊園地組成一個娛樂圈的東京巨蛋週邊也有許多其他設施,例如展示場、保齡球館、溜冰場、電玩店、賭馬中心等等,有機會到東京巨蛋時不妨多撥點時間到這些地方參觀,同時,東京巨蛋旅館也已經於2000年6月開幕,如果想到東京巨蛋欣賞球賽,這裏是一個相當好的住宿地點,只是費用也不低。
http://www.playballx.com/yakyu/park/NPB-park001.htm
東京巨蛋的加壓風扇
巨蛋屋頂上的擴音器
東京巨蛋是目前五座巨蛋球場中唯一充氣式巨蛋,利用加壓送風機製造出內部比外部高0.3%的壓力差,類似吹氣球地將屋頂撐起。屋頂是以鍍上鐵弗龍的特殊玻璃纖維材質製成,分為兩層,外層厚0.8公釐,內層厚0.35公釐,約可透過5﹪的日光,在內層並裝置有照明燈、擴音器、攝影機等設施,在最高點處還有一盞雷射感應燈,目的是偵測是否有氣體外流造成屋頂下陷的現象。此外,為了保持內外的氣壓,東京巨蛋必須24小時開放空調並且關閉大門,平時進出是利用旋轉門。
東京巨蛋的旋轉門
此外,為了保持內外的氣壓,東京巨蛋必須24小時開放空調並且關閉大門,而且進出時幾乎是利用旋轉門,不像其他幾座巨蛋球場可以在沒有比賽時關閉空調,或是打開一兩扇門方便進出。也許有人會好奇在東京巨蛋如果想利用一般的門進入會如何?答案是會有相當於颱風的每秒15公尺強風從內部向外吹,不是根本無法走進去就是馬上被吹出來。
目前使用東京巨蛋的球隊有中央聯盟的巨人隊和太平洋聯盟的日本火腿隊,兩隊擔任主場時各有特色。巨人隊的招牌是名為「FIRE GILRS」的啦啦隊,在球賽前後及中場時負責表演的工作,FIRE GILRS也是全日本職棒最有名的啦啦隊,得要具有相當的實力才能通過嚴格的甄選,除了許多舞蹈科系的高材生,甚至還有前體操國手,另外,巨人隊的球僮也出現過一個台灣球迷相當熟悉的人物,NHK的名主播久保純子就讀慶應大學時便是在巨人隊擔任主場時打工當送球美眉。
火腿隊擔任主場時的活動則以吉祥物FIGHTY為主,比賽的前段可以看見他穿梭在看台,時而在外野帶領啦啦隊加油,時而到內野和觀眾一起看球,偶爾還會比手劃腳和旁邊的人「聊天」,到了五局和七局他也會帶啦啦隊跳舞,他的耍寶可說是觀賞火腿隊比賽時必看的賣點之一。
在東京巨蛋正門的右手邊有野球博物館,裏面展示了許多棒球發展的資料,以及許多日本職棒的重要史蹟,而特別展覽館每隔幾個月就會更換不同的主題,相當值得一看再看。進入2000年後野球博物館也將內部作了一點更動,原本IBM BIS資料室的位置新闢了一個展示場,主要展示前往美國大聯盟挑戰的選手之球具,以及可以讓球迷試用日本職棒選手真正使用過的用品,當然,可以連線IBM BIS查詢成績的電腦也還在這裏的角落供大家使用。另外,野球博物館裏還有一間圖書館,不過如果要進入需事先預約。
球場內野走廊也有一個小小的展示場,在本壘正後方展示的是東京巨蛋興建過程的照片以及計分板和大螢幕使用之燈光,計分板只有白色燈,大螢幕則是由紅、藍、綠三種顏色的燈光組合而成,在地面上還有巨蛋所使用的人工草皮和本壘板樣本,對於人工草皮感到好奇的球迷可以在此試踩看看,一、三壘側的牆上則分別掛有個年度東京巨蛋MVP得主與曾經在東京巨蛋舉辦過演唱會的藝人的紀念牌。
東京巨蛋旅館
東京巨蛋也是個職棒相關商店聚集的所在,除了大門左右兩側的日本職棒和美國大聯盟商品專賣店之外,球場前方黃色大樓有以巨人隊商品為主的賣店,藍色大樓一樓則有運動類書籍一應俱全的山下書店,靠近後樂園側的地面層也有棒球主題餐廳Baseball Café等幾家商店,其中充滿了美式棒球裝潢和風格的Baseball Café,更是到東京巨蛋絕對不可錯過的地方。另外,和後樂園遊園地組成一個娛樂圈的東京巨蛋週邊也有許多其他設施,例如展示場、保齡球館、溜冰場、電玩店、賭馬中心等等,有機會到東京巨蛋時不妨多撥點時間到這些地方參觀,同時,東京巨蛋旅館也已經於2000年6月開幕,如果想到東京巨蛋欣賞球賽,這裏是一個相當好的住宿地點,只是費用也不低。
http://www.playballx.com/yakyu/park/NPB-park001.htm
加強國家公園、保護區自然保育 拉美各國進行集會
巴里羅切
為了採取一致行動來保護拉丁美洲剩餘的自然資源,中南美洲各國以及非政府組織本週在巴里羅切﹙Bariloche﹚進行整整一個禮拜的拉丁美洲國家公園與其他保護區大會。
與會者約2000人,包括多數中南美洲各國的環境部長都出席了這個每10年才舉辦一次的活動。
會議中達成了一項政治策略信息,而這個結果將提交至拉美地區的各國政府、生物多樣性公約﹙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以及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
世界自然保育聯盟南美區域主席羅伯特‧荷夫史迪德(Robert Hofstede)表示,「現在正是將拉丁美洲地區帶回聯合國議程的時候了。」而該組織專責技術性方面的議程
來源:http://e-info.org.tw/node/27100
為了採取一致行動來保護拉丁美洲剩餘的自然資源,中南美洲各國以及非政府組織本週在巴里羅切﹙Bariloche﹚進行整整一個禮拜的拉丁美洲國家公園與其他保護區大會。
與會者約2000人,包括多數中南美洲各國的環境部長都出席了這個每10年才舉辦一次的活動。
會議中達成了一項政治策略信息,而這個結果將提交至拉美地區的各國政府、生物多樣性公約﹙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以及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
世界自然保育聯盟南美區域主席羅伯特‧荷夫史迪德(Robert Hofstede)表示,「現在正是將拉丁美洲地區帶回聯合國議程的時候了。」而該組織專責技術性方面的議程
來源:http://e-info.org.tw/node/27100
哥本哈根的觀光景點
哥本哈根是丹麥的首都,同時也是丹麥的文化、經濟和政治中心。它也是北歐最重要的都市之一,被認為是歐洲最美麗的、訪問者最多的城市之一。
人物
漢斯·克里斯欽·安徒生
尼爾斯·玻爾
第谷·布拉赫
索倫·克爾凱郭爾
歷史
12世紀時在厄松區域建立了一個城堡,其目的是保護一個通向瑞典的小港口。這個城堡及在其附近建立的居民區被稱為Købmandens Havn(商人的港口)。後來這個名字改成哥本哈根。1254年哥本哈根獲得城市權。1369年漢薩同盟視這個新興城市為競爭對手,將它連城帶堡摧毀。
1416年丹麥國王將其住地遷到重新建成的哥本哈根,1443年正式將首都從 洛斯基爾德遷到這裡。
哥本哈根的歷史多災多難,多次瘟疫、戰爭給它帶來創傷。1658年至1659年瑞典包圍哥本哈根,18世紀的瘟疫使全城三分之一的居民死亡。1728年和1795年大火。1807年英國艦隊炮擊哥本哈根,帶來巨大破壞。
1895年時的哥本哈根
19世紀的大遷移給哥本哈根帶來了巨大發展。城牆被拆毀。20世紀有一段時間由於許多人更喜歡在郊區居住城市稍稍變小。
旅遊
蒂沃利公園(Tivoli)是世界上最老的遊樂園
市政大廈建於1892年至1905年,其塔(113米)是丹麥最高的塔。
嘉士伯藝術博物館(Ny Carlsberg Glyptotek)
聖彼得教堂是哥本哈根最老的教堂。
Strøget和Strædet是兩條一公里多長的步行購物街,當地華人稱為走街。
托瓦爾森美術館。
國會大廈(Christiansborg Slot)。
丹麥皇家圖書館。
股票市場(Børsen),其建築建於1619年至1640年。
老港口(Nyhavn)。
羅森堡宮(Rosenborg Slot),今天是博物館。
阿美琳堡王宮,今天女王的住地。
安徒生博物館。
坐落在海邊的小美人魚雕像,是丹麥旅遊的代表。
圓塔(Rundetårn)丹麥國王Christian IV建於1637年~1642年。
[編輯]
交通
雖然哥本哈根位於丹麥的邊緣,但它仍然是丹麥的一個交通樞紐。公路和鐵路從這裡直達歐洲大陸和北歐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厄勒海峽大橋跨厄勒海峽將丹麥與瑞典聯在一起。市中心與市郊有近郊列車(s-tog)相連,市內有地鐵(metro)。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3%A5%E6%9C%AC%E5%93%88%E6%A0%B9#.E6.96.87.E5.8C.96
人物
漢斯·克里斯欽·安徒生
尼爾斯·玻爾
第谷·布拉赫
索倫·克爾凱郭爾
歷史
12世紀時在厄松區域建立了一個城堡,其目的是保護一個通向瑞典的小港口。這個城堡及在其附近建立的居民區被稱為Købmandens Havn(商人的港口)。後來這個名字改成哥本哈根。1254年哥本哈根獲得城市權。1369年漢薩同盟視這個新興城市為競爭對手,將它連城帶堡摧毀。
1416年丹麥國王將其住地遷到重新建成的哥本哈根,1443年正式將首都從 洛斯基爾德遷到這裡。
哥本哈根的歷史多災多難,多次瘟疫、戰爭給它帶來創傷。1658年至1659年瑞典包圍哥本哈根,18世紀的瘟疫使全城三分之一的居民死亡。1728年和1795年大火。1807年英國艦隊炮擊哥本哈根,帶來巨大破壞。
1895年時的哥本哈根
19世紀的大遷移給哥本哈根帶來了巨大發展。城牆被拆毀。20世紀有一段時間由於許多人更喜歡在郊區居住城市稍稍變小。
旅遊
蒂沃利公園(Tivoli)是世界上最老的遊樂園
市政大廈建於1892年至1905年,其塔(113米)是丹麥最高的塔。
嘉士伯藝術博物館(Ny Carlsberg Glyptotek)
聖彼得教堂是哥本哈根最老的教堂。
Strøget和Strædet是兩條一公里多長的步行購物街,當地華人稱為走街。
托瓦爾森美術館。
國會大廈(Christiansborg Slot)。
丹麥皇家圖書館。
股票市場(Børsen),其建築建於1619年至1640年。
老港口(Nyhavn)。
羅森堡宮(Rosenborg Slot),今天是博物館。
阿美琳堡王宮,今天女王的住地。
安徒生博物館。
坐落在海邊的小美人魚雕像,是丹麥旅遊的代表。
圓塔(Rundetårn)丹麥國王Christian IV建於1637年~1642年。
[編輯]
交通
雖然哥本哈根位於丹麥的邊緣,但它仍然是丹麥的一個交通樞紐。公路和鐵路從這裡直達歐洲大陸和北歐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厄勒海峽大橋跨厄勒海峽將丹麥與瑞典聯在一起。市中心與市郊有近郊列車(s-tog)相連,市內有地鐵(metro)。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3%A5%E6%9C%AC%E5%93%88%E6%A0%B9#.E6.96.87.E5.8C.96
孟買的第一大港
孟買的“印度門”
印度 馬哈拉施特拉邦首府孟買(Mumbai,1995年11月,印度政府將孟買的英文由 "Bombay" 改為 "Mumbai")是印度最大的海港和重要交通樞紐,素有印度“西部門戶”之稱。 “孟買”一詞來源於葡萄牙文“博姆·巴伊阿”,意為“美麗的海灣”。1995年11月22日,印度聯邦政府已決定將其英文拼寫改為 "Mumbai" 。孟買臨阿拉伯海,原為阿拉伯海上的7個小島。16世紀初,古吉拉特邦蘇丹將此地割讓給葡萄牙殖民者。1661年又被作為葡萄牙公主的嫁妝轉贈給英國,後經不斷疏浚和填充,成為半島,並築有橋梁和長堤與大陸相連。 孟買市區背依青山,面臨大海,廣闊的海濱沙灘和幽靜的街頭花園,使市容典雅秀麗。在月牙形的海岸上,一座座新式的高樓大廈和舊式樓宇交相輝映。入夜,華燈耀彩,金光萬點,使孟買又有“皇后項鏈”的美稱。 孟買市中心的維多利亞花園建於1861年,園內有動物園、維多利亞和阿爾培博物院以及一具發掘出來的大石象。阿拉伯海之濱的“印度門”,是為紀念英國國王喬治五世1911年訪印在此登陸而建造的。這座古吉拉特式的宏偉建築,兼有伊斯蘭教和印度教的建築特色,頂部4座塔樓遙遙可見,現已成為孟買市的標誌。市內的威爾斯王子博物館內藏有很多珍貴名畫、中國玉石和陶器。 孟買不僅有印度教的廟宇,還有許多清真寺和基督教、天主教的教堂,其中有喬帕蒂海灘附近的巴布勒納特古廟、布胡勒什瓦市場的穆姆巴德維廟和供奉富貴之神的馬哈勒薩米寺等。市東南6公里處的埃勒凡陀島上還有西元7世紀興建的供奉印度教3大神之一濕婆神的石窟廟宇。每年在季風變換,雨季快要結束時,印度教徒都要到象頭神(智慧之神)的誕生地孟買海灣歡度象神節。 朝聖者抬著濕婆、雪山神女和他們的兒子象頭神的像,在街頭遊行,縱情狂歡。 孟買市有亞洲最長的首飾街“黃金市場街”,這裏經營金銀珠寶的大小商鋪鱗次櫛比,店店相連。陳列各色金銀首飾的櫥窗琳瑯滿目,進出孟買的旅客和遊人都要來此選上一兩件稱心的首飾。 孟買是印度紡織業的發源地,還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出口港之一。各種印度花布、麻紗,大多從這裏輸出。孟買也是印度的經濟中心,工業基地。孟買的工廠數目佔全印度的15%,紡織工廠佔40%。
參考資料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9/18/content_1087397.htm
印度 馬哈拉施特拉邦首府孟買(Mumbai,1995年11月,印度政府將孟買的英文由 "Bombay" 改為 "Mumbai")是印度最大的海港和重要交通樞紐,素有印度“西部門戶”之稱。 “孟買”一詞來源於葡萄牙文“博姆·巴伊阿”,意為“美麗的海灣”。1995年11月22日,印度聯邦政府已決定將其英文拼寫改為 "Mumbai" 。孟買臨阿拉伯海,原為阿拉伯海上的7個小島。16世紀初,古吉拉特邦蘇丹將此地割讓給葡萄牙殖民者。1661年又被作為葡萄牙公主的嫁妝轉贈給英國,後經不斷疏浚和填充,成為半島,並築有橋梁和長堤與大陸相連。 孟買市區背依青山,面臨大海,廣闊的海濱沙灘和幽靜的街頭花園,使市容典雅秀麗。在月牙形的海岸上,一座座新式的高樓大廈和舊式樓宇交相輝映。入夜,華燈耀彩,金光萬點,使孟買又有“皇后項鏈”的美稱。 孟買市中心的維多利亞花園建於1861年,園內有動物園、維多利亞和阿爾培博物院以及一具發掘出來的大石象。阿拉伯海之濱的“印度門”,是為紀念英國國王喬治五世1911年訪印在此登陸而建造的。這座古吉拉特式的宏偉建築,兼有伊斯蘭教和印度教的建築特色,頂部4座塔樓遙遙可見,現已成為孟買市的標誌。市內的威爾斯王子博物館內藏有很多珍貴名畫、中國玉石和陶器。 孟買不僅有印度教的廟宇,還有許多清真寺和基督教、天主教的教堂,其中有喬帕蒂海灘附近的巴布勒納特古廟、布胡勒什瓦市場的穆姆巴德維廟和供奉富貴之神的馬哈勒薩米寺等。市東南6公里處的埃勒凡陀島上還有西元7世紀興建的供奉印度教3大神之一濕婆神的石窟廟宇。每年在季風變換,雨季快要結束時,印度教徒都要到象頭神(智慧之神)的誕生地孟買海灣歡度象神節。 朝聖者抬著濕婆、雪山神女和他們的兒子象頭神的像,在街頭遊行,縱情狂歡。 孟買市有亞洲最長的首飾街“黃金市場街”,這裏經營金銀珠寶的大小商鋪鱗次櫛比,店店相連。陳列各色金銀首飾的櫥窗琳瑯滿目,進出孟買的旅客和遊人都要來此選上一兩件稱心的首飾。 孟買是印度紡織業的發源地,還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出口港之一。各種印度花布、麻紗,大多從這裏輸出。孟買也是印度的經濟中心,工業基地。孟買的工廠數目佔全印度的15%,紡織工廠佔40%。
參考資料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9/18/content_1087397.htm
2007年10月3日 星期三
波蘭的歷史
歷史分期
封建國家的建立和統一時期(10-15世紀中葉)12世紀中葉,博萊斯瓦夫三世(Boleslaus I,1102~1138在位)死後,由於王公、貴族和教會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發展和城市的興起,全國分裂為幾個公國,波蘭進入封建割據時期,達200年之久。瓦迪斯瓦夫一世(Ladislaus I,1314~1333在位)統一大波蘭、小波蘭、庫雅維,於1320年在克拉科夫加冕為波蘭國王。卡西米爾三世大帝(Kazimierz III Wielki,1333年~1370年在位)又統一了馬佐夫舍。但是,西波莫瑞和東波莫瑞還分別為布蘭登堡和條頓騎士團佔領。西里西亞則被波希米亞王室佔領。為抵抗條頓騎士團的侵略,波蘭王國和立陶宛大公國實行了王朝聯合(1385),立陶宛大公瓦迪斯瓦夫二世·亞蓋洛(Jagiellon)為波蘭國王。1410年,波蘭-立陶宛聯軍在格倫瓦爾德戰役中,給了條頓騎士團以毀滅性打擊。1466年,收復了東波莫瑞。第一共和國時期(15世紀中葉-1795)以格但斯克為中心的東波莫瑞的收復,刺激了波蘭糧食的出口,貴族莊園紛紛建立勞役制莊園,從事商品糧食的生產。城鎮出現手工工場。1505年,議會通過憲法,規定未經議會同意,國王無權頒佈法律。從而削弱了王權,招致外來勢力干預,面對莫斯科咄咄逼人的擴張勢頭,波蘭王國和立陶宛大公國議會在盧布林通過了成立統一的波蘭共和國的決議,首都從克拉科夫遷到華沙。波蘭共和國成為一個多民族的農奴制國家,面積達31萬平方公里,17世紀後半期,波蘭的農奴制進入了危機階段,1648年赫梅利尼茨基(Богдан Михайлович Хмельницкий),領導的哥薩克在烏克蘭舉行民族起義。統治階級內部也分崩離析,1652年大貴族迫使議會通過自由否決權,1654年沙俄對波蘭宣戰,兼併了第聶伯河以東的烏克蘭。北方戰爭初期、波蘭被迫追隨俄國參戰。1655年波蘭-瑞典戰爭爆發,波蘭丟失部分領土。1733~1735年俄、奧與法、西、撒丁為爭奪波蘭進行了戰爭,嚴重破壞了波蘭主權和國家經濟。波蘭第一共和國的政治制度非常特別,在當時也是相當先進的,稱為「貴族民主制」。這種制度有兩根支柱,一個叫自由選王制,國王由貴族選舉,凡不是貴族就沒有民主權力;一個叫自由否決權,只要有一個議員反對,這項議案就不能通過。而真正的民主是基於少數服從多數的基礎之上的,所以這種貴族民主造成了波蘭極端的民主和無政府狀態。這也導致了在有爭議的議題上往往議而不決,從而導致國家意志得不到體現,這也是波蘭最後衰亡的一個重要因素。18世紀後半期,波蘭生產關係中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在西歐啟蒙運動影響下,中小貴族和新興資產階級發起愛國革新運動,但受到俄國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Екатерина II Алексеевна)武裝干涉。1772年,俄國、普魯士和奧地利對波蘭進行了第一次瓜分。波蘭人民在法國革命的影響下,把革新運動推向高潮。1791年5月3日,波蘭四年議會通過了《五三憲法》(Konstytucja 3 Maja),取消自由否決權,這也是歐洲最早的憲法。葉卡捷琳娜二世再次對波蘭進行武裝干涉。1793年,俄普兩國對波蘭進行了第二次瓜分。1794年,波蘭人民在民族英雄科希丘什科領導下舉行起義,後被俄國鎮壓下去。1795年,俄、普、奧三國對波蘭進行了第三次瓜分。波蘭的三次被瓜分:瓜分波蘭 19世紀被瓜分的波蘭領土示意圖1772年5月,沙皇俄國、普魯士、奧地利三國在彼得堡會談,於8月5日簽署第一次瓜分波蘭的條約。據此,波蘭喪失了約35%的領土和33%的人口,波蘭成為俄、普、奧的保護國。1793年1月23日,俄、普在彼得堡簽訂第二次瓜分波蘭的協定,經第二次瓜分,波蘭成為僅剩領土20萬平方公里,人口400萬的小國,成為沙俄的傀儡國,波蘭國王未經沙皇許可,不得與外國宣戰與媾和。 1795年1月3日,俄、奧簽訂第三次瓜分波蘭的協定,10月24日,普魯土也在協定上簽署。根據該協定,波蘭領土被全部瓜分。「俄國吞併了立陶宛、庫爾蘭、西白俄羅斯和沃倫西部,把邊界推進到涅曼河—布格河一線,共12萬平方公里,人口120萬;奧地利佔領了包括克拉科夫、盧布林在內的全部小波蘭和一部分瑪佐夫舍地區,共4.75萬平方公里,人口150萬;普魯士奪得其餘的西部地區、華沙、其餘部分的瑪佐夫舍地區,共5.5萬平方公里,人口100萬。」至此,存在了800多年的波蘭國家滅亡了。概括在三次瓜分波蘭的過程中,沙俄奪占的領土約占原波蘭領土的62%,共約46萬多平方公里;普魯士奪占約20%,共約14.11萬平方公里;奧地利奪占約18%,共約12.18萬平方公里。經歷了這三次瓜分之後,波蘭亡國,波蘭就從歐洲地圖上消失長達123多年之久。
封建國家的建立和統一時期(10-15世紀中葉)12世紀中葉,博萊斯瓦夫三世(Boleslaus I,1102~1138在位)死後,由於王公、貴族和教會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發展和城市的興起,全國分裂為幾個公國,波蘭進入封建割據時期,達200年之久。瓦迪斯瓦夫一世(Ladislaus I,1314~1333在位)統一大波蘭、小波蘭、庫雅維,於1320年在克拉科夫加冕為波蘭國王。卡西米爾三世大帝(Kazimierz III Wielki,1333年~1370年在位)又統一了馬佐夫舍。但是,西波莫瑞和東波莫瑞還分別為布蘭登堡和條頓騎士團佔領。西里西亞則被波希米亞王室佔領。為抵抗條頓騎士團的侵略,波蘭王國和立陶宛大公國實行了王朝聯合(1385),立陶宛大公瓦迪斯瓦夫二世·亞蓋洛(Jagiellon)為波蘭國王。1410年,波蘭-立陶宛聯軍在格倫瓦爾德戰役中,給了條頓騎士團以毀滅性打擊。1466年,收復了東波莫瑞。第一共和國時期(15世紀中葉-1795)以格但斯克為中心的東波莫瑞的收復,刺激了波蘭糧食的出口,貴族莊園紛紛建立勞役制莊園,從事商品糧食的生產。城鎮出現手工工場。1505年,議會通過憲法,規定未經議會同意,國王無權頒佈法律。從而削弱了王權,招致外來勢力干預,面對莫斯科咄咄逼人的擴張勢頭,波蘭王國和立陶宛大公國議會在盧布林通過了成立統一的波蘭共和國的決議,首都從克拉科夫遷到華沙。波蘭共和國成為一個多民族的農奴制國家,面積達31萬平方公里,17世紀後半期,波蘭的農奴制進入了危機階段,1648年赫梅利尼茨基(Богдан Михайлович Хмельницкий),領導的哥薩克在烏克蘭舉行民族起義。統治階級內部也分崩離析,1652年大貴族迫使議會通過自由否決權,1654年沙俄對波蘭宣戰,兼併了第聶伯河以東的烏克蘭。北方戰爭初期、波蘭被迫追隨俄國參戰。1655年波蘭-瑞典戰爭爆發,波蘭丟失部分領土。1733~1735年俄、奧與法、西、撒丁為爭奪波蘭進行了戰爭,嚴重破壞了波蘭主權和國家經濟。波蘭第一共和國的政治制度非常特別,在當時也是相當先進的,稱為「貴族民主制」。這種制度有兩根支柱,一個叫自由選王制,國王由貴族選舉,凡不是貴族就沒有民主權力;一個叫自由否決權,只要有一個議員反對,這項議案就不能通過。而真正的民主是基於少數服從多數的基礎之上的,所以這種貴族民主造成了波蘭極端的民主和無政府狀態。這也導致了在有爭議的議題上往往議而不決,從而導致國家意志得不到體現,這也是波蘭最後衰亡的一個重要因素。18世紀後半期,波蘭生產關係中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在西歐啟蒙運動影響下,中小貴族和新興資產階級發起愛國革新運動,但受到俄國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Екатерина II Алексеевна)武裝干涉。1772年,俄國、普魯士和奧地利對波蘭進行了第一次瓜分。波蘭人民在法國革命的影響下,把革新運動推向高潮。1791年5月3日,波蘭四年議會通過了《五三憲法》(Konstytucja 3 Maja),取消自由否決權,這也是歐洲最早的憲法。葉卡捷琳娜二世再次對波蘭進行武裝干涉。1793年,俄普兩國對波蘭進行了第二次瓜分。1794年,波蘭人民在民族英雄科希丘什科領導下舉行起義,後被俄國鎮壓下去。1795年,俄、普、奧三國對波蘭進行了第三次瓜分。波蘭的三次被瓜分:瓜分波蘭 19世紀被瓜分的波蘭領土示意圖1772年5月,沙皇俄國、普魯士、奧地利三國在彼得堡會談,於8月5日簽署第一次瓜分波蘭的條約。據此,波蘭喪失了約35%的領土和33%的人口,波蘭成為俄、普、奧的保護國。1793年1月23日,俄、普在彼得堡簽訂第二次瓜分波蘭的協定,經第二次瓜分,波蘭成為僅剩領土20萬平方公里,人口400萬的小國,成為沙俄的傀儡國,波蘭國王未經沙皇許可,不得與外國宣戰與媾和。 1795年1月3日,俄、奧簽訂第三次瓜分波蘭的協定,10月24日,普魯土也在協定上簽署。根據該協定,波蘭領土被全部瓜分。「俄國吞併了立陶宛、庫爾蘭、西白俄羅斯和沃倫西部,把邊界推進到涅曼河—布格河一線,共12萬平方公里,人口120萬;奧地利佔領了包括克拉科夫、盧布林在內的全部小波蘭和一部分瑪佐夫舍地區,共4.75萬平方公里,人口150萬;普魯士奪得其餘的西部地區、華沙、其餘部分的瑪佐夫舍地區,共5.5萬平方公里,人口100萬。」至此,存在了800多年的波蘭國家滅亡了。概括在三次瓜分波蘭的過程中,沙俄奪占的領土約占原波蘭領土的62%,共約46萬多平方公里;普魯士奪占約20%,共約14.11萬平方公里;奧地利奪占約18%,共約12.18萬平方公里。經歷了這三次瓜分之後,波蘭亡國,波蘭就從歐洲地圖上消失長達123多年之久。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