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31日 星期三

天津小市場

天津小市場

年貨市場  “年年如此” “新年來到,閨女要花,小子要炮,老頭要頂破氈帽。”這些年貨哪去買?舊時,一進臘月,宮南、宮北大街擠滿了貼著“年年如此”的小攤,一片紅火。到娘娘宮去一趟,一切年貨都辦齊了!
  這個年貨市場真是百貨雜陳:楊柳青的木版年畫;民間窗花、春聯、絹花;吃的素炸貨、獵肉。大宗是“耍貨”(玩具),像能轉的走馬燈、錚錚作響的小車燈、修竹齋的空竹,還有鬼臉(面具)、刀槍、大錘、氣球、太平鼓……是花樣繁多的玩具市場。娘娘宮一進門擺滿了金魚;而東北角到東門、北門,到處是盆栽鮮花攤,可以買,也可以租。迎春、梅花、海棠這些暖窯早開的“唐花”,千樹萬樹,宛如香雪,在陽光的照耀下春意盎然。
  娘娘宮作為年貨市場,歷史悠久。元泰定三年(1326)立廟後,河邊就是漕運船隻停泊、購貨的市場。明初設“宮前集”,是“十集一市”中最熱鬧的集市。據文字考證,單是賣金魚的,就已有300年的歷史。這個市場“應時到節”的特點鮮明。
曉(小)市   曉市就是早市。由於經營規模不大,又以小商小販、個體經營者為主,俗名“小市”。 天津曉市有悠久歷史。明清時代,舊城北門外到大關河沿,店舖、飯館林立,是當時商業的中心。後來一些自製兒童玩具(刀、槍、鼓、笛、泥人)、小食品(糖豆等)和販運小山貨(酸棗、榛子)、農家水果(酸梨、沙果等)的人,在商店未“下門板”開業前,即來此擺攤銷售。每當晨光熹微,北門外人影幢幢,大街東側五光十色,百貨雜陳。其中像“泥人張”先人的泥玩具、北閣西從家的牛肉乾(薄而透明、果汁味、頗耐人尋味)、含水的小蘿蔔糖是頗為有名的。曉市的特點是:既不影響商店正常時間的營業,便利零售的小攤買走後在白天可以轉售,又勻出曉市攤販白天的工夫能夠自己制做商品。可謂之“雙重市場”(同一市場早晨、白天都能營業)。後因經營時間逐漸延長、白天不能佔馬路就移往侯家後的五彩號衚同和估衣街西口。雖有投機倒把的水果商混跡其間,但始終保持著商品低值、小型、多樣的特點。因此,曉市的交易十分活躍。
夜市    20世紀20年代,天津出現了夜市。當時有兩處:河東(現河北區)和南市。 河東的夜市,位於金湯橋東口(海河東岸),往東到當時的三個路口,有幾百個小攤。以售賣日用雜貨居多。其次是小吃攤。還有一些變相的賭博攤,如用搖彩方式可贏得糖果之類。 南市聽夜市在舊南市商場附近的十字路口。攤販經營的也是百貨、雜貨,五光十色,品種繁多。也有的出售書報雜誌、茶食糖果,以及修眼鏡、配鑰匙等小攤。入夜電燈成串,明亮耀眼,行人亦十分擁擠。金鋼橋北也有這種夜市。
  現在,這種夜市已不需要,但也有可借鑒之處。每年春節前後,天津市各式各樣區大都有年貨夜市。前一度,又有“週末夜市”之設,它很受市民歡迎。但後來,這些夜市無形中又消失了。人們不禁地想:這種利在國家、便在個人的事為什麼不能持續發展呢?
鬼市  北京、天津都有鬼市。 上鬼市沒有閒逛的,一般都是為生計所迫,才在天要亮還沒亮“鬼齜牙”的時候,去到偏僻的舊南開靶檔道、西市大街,去買舊物。因為是“鬼齜牙”的時辰,賣的東西很多來路不明(早年也有家道落魄的人賣東西,因怕人見了笑話也來這裡),所以叫“鬼市”。過去,探訪局、警察局生意同到搶案、盜案,常來這裡暗訪。所以,舊社會時,特務(那時的便衣警察,名字就這樣叫)隊設在西南角附近,就因為它距離鬼市較近。 去鬼市買賣舊物,也有“擔大筐”、收破爛或撿破爛的。這些人為生計所迫,本質不應說不好,便買賣舊貨的欺詐性卻十分可惡。一件貉絨皮袍,他硬敢說是狗皮的,低價買進。然而到了鬼市,一件儘是蟲子眼的狗皮皮褥,他硬說是狐皮的,好在買賣都靠馬燈照明,可以打馬虎眼,高價賣出。總之鬼市的一切都鬼鬼崇崇,鬼頭鬼腦。
  鬼市藏污納垢,解放後當然成為首批取締的對象。它改為天亮交易,故名“天明市場”。舊社會的基礎,殘渣餘孽也掃掉了。天明市場真正成為了舊物交流場所。尢其是廢舊生產資料的交易場所。最多的是工廠甩下的次品(如不合格的自行車把、架子),工廠處理給物資回收公司的廢品(手用工個扳鉗之類)。大規模生產單位不能裝配使用,小生產者或個人還可以湊合著用。大宗的是破舊衣服(包括鞋),論捆出售,很受農村來的小販歡迎。解放初到改革開放以前,這裡也賣文物。所以,天津的文物市場,是經過天寶路(靶檔道)、南市清和街,才到瀋陽道的。
  到靶檔道買東西,分買“物兒”還是買“破爛兒”。物兒即成品,能派用場的物件。破爛兒也是“料”,能拆大改小使用。無論買什麼,都必須精於此道。“文革”以後,這裡的舊字畫很多。大名頭的像張大千等人的不易得。便名頭兒不響的,如張大千之師曾熙的條幅,不過幾十元就可買到手。這需要“懂行”。但真懂行並經營文物的人,政府規定不準去,所以那些年,富了一些小商人。 現在,天寶路市場完全是上午經營了,是家用品(小家電、自行車等)的“配件”市場。你想買一件帶英制的盒尺,市面的商店沒有,這裡就能遇上。八成新的或全新的膠裏兒雨衣這裡有的是。工作服更多。這裡已成為廢舊物調劑市場了,而且大小批量隨意。
最早的商場   清末各地推行新政,有“勸業道”之設,所屬有工廠、商場;商場原為銷售工業產品,因名考工廠。 天津考工廠籌辦于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次年開業于北馬路龍亭(今為祥德齋糕點門市部),展銷的商品有:勸業鐵工廠之人力機器呼消防水龍、提花綢緞、木器、皮件、軍裝及啟新花磚、文方齋自製座挂鐘,北京景泰蘭、漆器、故城掛麵;藝術品則有“泥人張”泥人、宋鑒庭油畫、富煥卿動物標本等。經辦人是周學熙;它的經營方向很明顯:為北洋財閥服務,也有扶植民族資本和地方新興工業之意。初開業五個月,銷售商品2200余件。1906年8月,它遷往今河北中山公園,改名“天津勸工陳列所”,銷售商品增至26000多件。
  1911年,天津曾開“中日商場”,但僅曇花一現,它純以商場為營業,招攬商戶擺攤設點。影響較大的是北馬路北海樓商場。它出售日用百貨、兒童玩具,並設很多畫像館,五光十色,吸引了大批顧客。淪陷後,成了鴉片煙館麋集之所。再後,天津商場、南市商場、德慶商場接踵興起。
http://big5.huaxia.com/jtzq/tianjin_mltj39.htm

沒有留言: